ITSS(信息技术服务标准)认证不仅仅是一张证书,它更是一个系统性变革的催化剂,要求组织从理念、流程、人员、技术到管理进行全方位的优化和调整,以适应标准的要求。因此,它必然会带来显著的内部变化。主要原因包括:
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:
强制要求:ITSS 标准的核心就是定义了一套最佳实践的服务管理流程(如服务级别管理、事件管理、问题管理、配置管理、变更管理、发布管理、服务连续性管理等)。
变化体现:组织必须审视现有流程,识别差距,重新设计或优化流程,使其符合标准要求。这意味着打破原有的、可能随意或低效的工作习惯,建立统一的、文档化的、可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流程。这会带来工作方式和协作模式的改变。
岗位职责明确化与能力提升:
角色定义:ITSS 标准明确了服务管理各环节所需的岗位角色及其职责。
技能要求:对关键岗位人员的能力模型(知识、技能、经验)有具体要求。
变化体现:
组织需要根据标准重新梳理岗位职责,可能调整组织架构或岗位设置。
展开剩余54%需要投入资源进行人员培训(如ITIL、ITSS相关知识、新流程操作、工具使用等),提升员工技能水平以满足标准要求。
绩效评估体系可能也需要调整,将服务流程执行情况、客户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。
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:
系统性要求:ITSS 认证要求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管理体系,包括方针、目标、职责、流程、资源、测量和改进机制。
变化体现:
需要制定正式的服务管理方针和目标。
建立服务改进(CSI)机制,持续监控、测量、评审服务绩效,并驱动改进。
管理层需要更深入地参与到服务管理活动中,提供承诺和资源支持。
服务意识的转变:
以客户为中心:ITSS 强调“以客户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。
变化体现:
组织文化需要向服务导向转变,所有部门和员工都需要理解内部或外部客户的需求。
服务级别协议(SLA)、运营级别协议(OLA)和支持合同(UC)的建立和监控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。
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体验成为核心目标之一。
#山东ITSS服务资质认证##企业资质认定##项目申报#
发布于:山东省